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3-08-10  阅读次数:

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会计事务(730301)

二、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

三、教育类型

中等职业教育

四、学制

三年制

五、就业面向

  会计事务专业职业岗位群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财经商贸大类

(73)

财务会计类

(7303)

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

(L-72-724-7241)

财务公司服务

(J-66-663-6632)

会计专业人员

(2-06-03-00)

审计专业人员

(2-06-04-00)

税务专业人员

(2-06-05-00)

收银

出纳

会计

审计

税务代理

税务咨询

初级会计职称证书

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财务机器人应用(初级)

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企业管理咨询职业技能证书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了解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规律,熟悉会计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从事会计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从事收银、出纳、办税、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财经工作,面向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毕业取得普通话证书;年满18周岁学生取得初级会计师证。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结构

1)基本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

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2)职业素质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生产任务单,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2)严格按生产工艺要求、操作规程进行各项作业,不得擅自更改生产工艺及作业程序,自觉节省费用,合理使用设备和工具;

(3)提高质量意识,把好质量关,做好自检,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通知上一工序并反馈直接领导,严禁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损害集体利益;

(4)工作完毕后必须清扫场地,准确无误地及时填写流程卡及交接班记录,保持工作现场整洁,产品摆放的整齐,产品的卡物相符并及时入库,按设备保养规程保养设备。

2.能力结构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阅读并正确理解需求分析报告和项口建设方案的能力。

(4) 具有较强的成本计算能力、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及基本的办税能力和商务能力;

(5)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使用普通办公软件、电算化软件等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7)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具备较扎实的会计、财务等财经方面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

(8)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公共交往能力。

3.知识结构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管理学基础、财务基础等知识。

(3) 具有一定的道德、法律知识,必备的应用文写作、经济数学、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4)了解会计理论,掌握手工会计及电算会计的核算程序与方法;

(5)掌握税法、经济法、财政与金融、商务能力、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方法;

(6)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方法;

(7)掌握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方法。

七、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教学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教学方法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学生需要掌握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获得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能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主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以及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

教学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坚持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坚持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坚持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的配合相结合。

3.《哲学与人生》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内容主要为: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顺应历史潮流,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坚持知、信、用相统一,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4.《职业道德与法治》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主要内容:道德的意义和作用,职业道德规范;职业形象;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道德品质;增强自律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提高法律意识,避免违法犯罪;明确权利义务,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公平正义,维护合法权益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能力培养,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5.《语文》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在初中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为学习各类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主要讲授高中与大学语文知识,包括诗、词、曲、赋、戏剧、小说、散文等各类文体内容的阅读、分析,以及应用文写作和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文学知识欣赏。

教学要求:建议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人文精神指导课程教学,突出中华传统国学,把握课文内容、主旨,学习其历史背景与艺术特色,在教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程教学以作品赏析为主,以作品带史,在作品欣赏的同时,兼顾文学史的描述和汉语知识的传授,寓人文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阅读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和经典作品,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6.《数学》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主要内容: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初步等数学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7.《英语》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语音项目、交际功能项目、话题项目、语法项目、词汇项目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合理全面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使学生体质增强,意志品质得到锻炼,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基本素质的目的。

主要内容:体育锻炼与体育卫生的基本理论;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与健康、增强体质的锻炼方法、体育保健、各项目竞赛规则)和体育实践(田径、球类、棋类、基本体操、武术、体育舞蹈)。

教学要求: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友好相处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今后的健康学习、健康工作、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9.《信息技术》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文档处理和互联网使用的能力,通过对office等软件的学习,采用边学边上机操作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文档处理、互联网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主要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Internet应用、Word字表处理、Excel电子表格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工作特点和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理解硬件、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微机外部设备的连接及使用;能够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进行文件和应用程序的管理;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图文混排方法,PPT文稿制作方法等,能够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包括图文混排、表格制作、数据检索与统计、PPT文档制作与演示;能够使用Internet进行网络信息获取、收发电子邮件。

10.《公共艺术》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内容:美术与人生、美术表现、中国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设计、构成基础、设计表现、设计简析。

教学要求:了解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11.《历史》

课程目标:本课程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主要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教学要求:教师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做出科学的阐释和客观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树立立德求真、具有家国情怀的意识和精神。在教学中深刻领会、完整把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表现,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上。既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注重对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12.《应用文写作》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应用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熟练写出符合规范的日常应用文书。

主要内容:概论、公文类应用文、事务类应用文、亘传类应用文、经济类应用文、礼仪类应用文。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各种应用文,公文的概念、特点、分类、写作格式、写作基本要求,一些常用的、重要的应用文的写作格式,熟练掌握对知识的运用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会计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要求了解会计工作职责与要求,熟悉会计核算工作程序;领会会计核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会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会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记账凭证;会登记主要会计账簿;会编制简单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记账方法及其具体运用;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会计报表基本内容,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和会计核算形式的执行程序

教学要求:《会计基础》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最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操作基础,在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会计工作各岗位和全过程核算必备的会计核算知识、能力和素质。

2.《出纳实务》

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出纳工作所需要的现金管理,银行结算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利用出纳基本功熟练办理现金、银行结算业务。

主要内容:出纳职业道德与岗位职责(出纳工作的相关法规、准则)出纳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收银业务训练、计算机训练、珠算训练)现金收支业务(现金管理制度,现金收款、付款、存款、提取清查业务训练)银行存款业务(票据结算、汇兑结算、托收承付结算业务训练)。

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要求是了解企业出纳员岗位设置及其工作职责与任务;理解现金及银行结算制度要求;会办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与盘点业务;会填制常用的现金结算和银行结算单据;会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清查方法与工作程序。

3.企业会计实务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 系统掌握小微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培养学生从事 小微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 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主要内容:理解商业汇票结算方式相关规定,掌握应收票据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理解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的相应规定,掌握应收账款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基本会计核算方法;掌握预付账款取得、补付不足、收回多余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基本会计核算方法;掌握其他应收款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理解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掌握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估计方法;掌握坏账准备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基本会。

教学要求: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要求是了解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及其工作职责与任务;理解企业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计算方法;会填制和审核典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会填制小企业经济业务的各种记账凭证;会登记总账及其所属各明细账;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4.《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要求是了解会计工作法律法规、制度与职业道德体系;熟悉会计从业资格对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能够识记、理解和辨析会计法律法规、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管法律法规等主要条款内容,能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法律意识、规范意识和诚信公正意识。

主要内容:会计法律制度(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支付结算制度(现金管理、银行结算账户、票据与非票据结算),税收法律制度(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与管理),财政法规制度(预算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对会计机构和人员的要求,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

5.《纳税实务》

课程目标:通过税收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税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掌握各种税的征税规定、计税方法和申报纳税方法,明确纳税人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应当享有的法定权利以及违反税法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遵守执行国家税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2.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的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要求是了解企业现行税费体系与基本法律规定;会办理企业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申报和缴纳,会进行小企业常见税费的计算与会计处理。

6.《会计电算化》

课程目标:在熟悉会计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掌握会计信息化账务处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采购核算系统;存货核算系统;销售核算系统;职工薪酬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应收应付核算系统等。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并具备随着会计信息化应用技术发展而实现自我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主要内容: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总账系统应用、报表系统应用、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应收款管理系统应用应付款管理系统应用、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期末业务处理。

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要求是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与工作规范;了解小企业主要会计电算化软件及主要功能模块;会实施会计账套管理初始工作;能熟练运用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基本功能模块核算小企业日常经济业务。

7.《会计基本技能》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点钞、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达到规定的技能等级标准。掌握计算器功能和辨别人民币真伪的方法。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基础。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观念。

主要内容:出纳点钞技能与实训、出纳挑残识假技能、认识人民币的防伪特征、会计数字录入与计算技能、出纳电子支付结算技能、银行柜员基本操作技能、超市收银员基本操作技能、会计数字书写技能与实训、税务申报、征收技能、会计资料的整理、装订及归档技能。

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是掌握点钞、中英文录入、数字录入与数字书写的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单指、多指技法点钞;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英文和数字键盘;会正确填写支票、发票等开票日期及大小写金额;会正确登记账簿数字。

(三)主要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报告或设计三个大环节,实践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在企业实习时,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员工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共建共用”长效机制。

专业教学进度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时数

理论教学周课时

备注

课时

学分

16周

18周

17周

18周

17周

18周

公共基础课

职业生涯规划

32

2

2

 

 

 

 

 

 

职业道德

32

2

 

2

 

 

 

 

 

政治经济学

32

2

 

 

2

 

 

 

 

哲学与人生

32

2

 

 

 

2

 

 

 

语文

144

8

4

4

4

 

 

 

 

数学

108

6

4

4

 

 

 

 

 

体育与健康

180

10

2

2

2

2

 

 

 

英语

144

8

4

4

4

 

 

 

 

地理

36

2

 

2

 

 

 

 

 

综合素养(书法、普通话)

36

2

2

 

 

 

 

 

 

公共艺术

36

2

2

 

 

 

 

 

 

计算机基础

144

8

4

4

 

 

 

 

 

专业核心课

经济法

72

4

 

4

 

 

 

 

 

基础会计

108

6

6

 

 

 

 

 

 

市场营销

72

4

 

 

 

4

 

 

 

税收基础

72

4

 

 

4

 

 

 

 

企业财务会计

162

9

 

6

6

 

 

 

 

出纳

54

3

2

 

 

 

 

 

 

会计电算化

108

6

 

 

4

4

 

 

 

成本会计

72

4

 

 

4

 

 

 

 

财政金融

36

2

 

 

2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

36

16

 

 

 

2

 

 

 

财经法规

72

20

 

 

 

4

 

 

 

预算会计

36

2

 

 

 

2

 

 

 

沙盘

72

4

 

 

 

4

 

 

 

专业技能课

顶岗实习

540

30

 

 

 

 

 

32

 

会计综合实训

540

30

 

 

 

 

32

 

 

收银实务

72

4

 

 

 

4

 

 

 

财务管理

72

4

 

 

 

4

 

 

 

合计

3052

176

32

32

32

32

32

32

 

说明:

1.表中的开设课程表示方法有五种:

•纯实践性课程学时数以“周数”表示,填在开课学期,并在备注栏内用“★”标注。例如“2W”表示该课程安排2周实践,按每周28学时计入总学时。

•模块化课程以“周学时*周数”表示,填在开课学期。例如“4*7W”表示该课程为每周4学时,授课7周。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以“节数”表示,填在开课学期,并在备注栏内用“▲”标注。

•理论+实践一体化+纯实训课程,以“节数+周数”表示(“周数”是指纯实践周数),填在开课学期,并在备注栏内用“★”标注。例如“36+2W”表示一体化教学36学时,另有2周停课实训, 并按每周28学时计入总学时。

•讲座型课程以“※”表示,填在开课学期。

2.专业核心课程名称前添加以H开头的编号,与表1-4-2一致。

3.实行多学期分段制的可以对该表进行适当改造,体现出多学期。

八、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及要求

(一) 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师资配置是以本专业在校生为每届30人(即每届1个班)为标准;专业师资要求是根据学习领域课程中知识、技能以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的要求来确定的。

1、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

(1)专职专业带头人基本要求

具备本专业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以上(副教授)任职资格,同时具备计算机类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资格,不低于3年的本专业企业实践经历和5年的本专业教学经历,熟悉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结构要求,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趋势,具备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课程体系的能力,具备指导开发并审定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能力,具备指导和独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能力,具备规划并发展本专业教学条件的能力。

(2)兼职专业带头人基本要求

具备本专业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具备机械类专业高级工程师以上(含高级工程师)资格,不低于10年的本专业企业工作经历,熟悉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结构要求,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趋势,具备指导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能力,具备规划并发展本专业教学条件的能力。

2、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

专任授课教师熟悉职业教育理念,了解教育对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专任骨干教师要具备在企业一线从事会计事务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具有中、高级以上的资格证书(含具有中、高技术职称)兼职教师包括课程任课教师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聘请具有工程师、技师职称的技术人员,现岗在企业并连续工作5年以上,在专业技术与技能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具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学法培训合格后,承担实训课程教学工作,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专任授课教师配置满足生师比17:1的要求。兼职授课教师配置与专任授课教师比大于1:1。

核心课程教学需根据课程性质与学生人数配备师资力量。每门课程一般不能少于两名教师,并要求其中担任教学引导的应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与实践功底深厚的本系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的可以是年轻教师。在新老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过程中,年轻教师不仅受到老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同学们不断提出的需要尽快解答和解决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也是他们进步的动力。这样与老教师共同教学的过程也是年轻教师的锻炼和迅速成长的过程。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的配置

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序号

教学实训场所

数量

设备

备注

1

教室

20

每间教室可以满足50学生的配备

 

2

计算机实训室

10

配备500台电脑,光纤接入

 

2、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与联合办学企业

    实训基地

    服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的主要课程

校内实习

实训基地

(1)认识实习、综合实习;(2)会计事务应用项目的基本操作实训(3)职业素能

河南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1)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等实习实训

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1)综合实习;(2)计算机、会计事务等(3)职业素能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教材采用国家中职规划教材,有多门精品课在学院网站供学生参考学习。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力开展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思路、进行多种方法并用的教学方法,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的应用;强化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模型、实物、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积极探索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基础上,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围绕课程设置相关课程,实验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为学生提供课内课外两位一体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各种产学研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专项集训队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形成行动导向、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在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倡导和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用图文音像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综合信息,演示教学内容,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可视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专门的案例教学课件,进行经典案例教学,由教师或实践课辅导老师进行解说评价,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

3、根据课程类型,因地制宜地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对只要能达到教学效果优化、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进行大胆尝试、创新。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企业+学校”双核评价体系。学校学习阶段以学院考核为主体,融入企业标准,实施理论+实践课程考核体系;校外顶岗实习以企业为主体,此阶段以企业考核为主,学校考核为辅,企业指导老师考核成绩占60%,学校指导老师占40%。

校内课程将一次性终结考核变为过程性全面考核。突出过程与项目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任务操作、课后作业、项目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成绩。

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评价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换。

针对会计事务专业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取消不必要的“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开放式、过程化理论+实践考核体系。如《会计基本技能》,理论笔试(20%)+实践操作(80%)。

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结合案例分析、现场测试、操作考试、开卷考试、资格认证等多种考试形式,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以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证获取作为课程考核的方法之一。

校外学生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评价,以企业评价为主。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还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创造性等心理素质内容。

(六)教学管理

完善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其教育管理的独立性,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中职院校会计事务专业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前提情况下,根据已有的学生管理经验,创新会计事务专业学生的管理模式。从思想意识上规范他们的行为和学习生活,确保学校依法管理、依法治教。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会计事务专业学生管理队伍,辅导员的选拔一定要严格,要把政治觉悟高、有耐心、能吃苦耐劳、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管理能力强的教师选聘到班主任岗位上来;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大力发挥学生会、班干部、团委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完善系部和班级学生管理制度,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尽量消除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促使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自治自理能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形成双方共同教育单一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学生很多性格养成来源于家庭。因此,除了学校教育外,父母教育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建立家长联系机制,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近期情况,把不安全因素尽早消除掉。总之,学生管理制度,应以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为核心,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组建强有力的学生管理队伍,并做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改革教学模式,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和建设,培养优秀的应用性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九、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可以通过参加职教高考、单独招生、报考初级会计师以获取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渠道继续专、本科学习深造。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滨河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东300米路南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7426号-1
版权所有:许昌信息工程学校(原许职附属中专)

招生办电话:0374-6071818 13949833456

  • 微信公众号